为了更好的把民法典落实到日常检察工作中,经开区检察院干警掀起学法典、懂法典、用法典的热潮。干警们自觉运用检答网这一平台,学习观看王利明、王轶、冯小光“三人谈”——民法典的诞生与时代发展讲座视频。同时,通过参加最高检检委会组织的集体学习,与张军检察长及全国检察干警同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民法典。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干警们有了不少感悟。接下来,请听听干警们怎么说吧!
作为一名检察官,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正确区分刑事犯罪和民事责任的界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更要以学习民法典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底线思维,通过努力学习进一步尊法、知法、学法、用法、守法,全面提升法律素养和综合能力,真正做到张军检察长要求的“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法典落到检察履职中”。
民法典增加了民事权利种类,确认和保障民事权利,完善了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回应了人民群众需求,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首先自身要学法、懂法,将法律学习与运用贯彻到工作始终。自觉通过各种形式学习民法典,提高执法、司法的水平。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民法典的出台,全面强化了对人民群众人身权、人格权、财产权的保护,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民法典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是个人安身立命的一部基础性法律,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部重要法律。
就我从事的检察工作来说,一方面《民法典》的颁布意味着民事检察工作有了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彰显时代精神,更加完备、系统、科学的法律遵循和法典利器,对于做大做强民事检察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民法典》中加大了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和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又为我们“积极、稳妥”开展公益诉讼“等”外探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民法典》的“民”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意味着举起法律武器维护人民权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民法典增加了民事权利种类,确认和保障民事权利,完善了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回应了人民群众需求,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如何用好民法典,解决群众信访诉求,也是我们第三检察部不断探索的方向。
学习民法典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保障民法典统一正确实施,需要检察干警自觉主动把把学习民法典融入日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