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晓梦、侯静怡)2021年初,当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检察官再次来到辖区工地“回头看”时,一眼望去是大片绿色防尘网和井井有条的硬化道路。
“整改以后,扬尘没了,环境好了,还成了其他工地的学习榜样,被评为‘十优’工地。”工地负责人乐呵呵地对检察官说,“以前没有意识到我们给环境和居民造成的影响,以后不管做什么工程,我们都会牢牢守住环保底线。”
2020年6月,经开区检察院“守望公益工作室”检察官收到线索,反映区内部分在建工地存在扬尘污染、裸土未抑尘和主要道路未硬化等问题。特别是有的工程项目距离区内重要湖泊仅一条马路之隔,可能污染生态环境。
检察官马不停蹄开展调查取证。时值盛夏,武汉天气酷热,调查遇到不少困难。“因为是在建工地,地图上没有准确定位,跟着导航七拐八拐,总是找不到。好不容易看到工地,车却不知道怎么开过去,只好从远处步行过去。”检察官赵春蕾苦笑着回忆道。
“一开始我们经常扑空。”检察官邓姗姗说,去多了才知道,为了避暑,工地早上六点开工,上午十点收工,下午三四点接着开工。于是,检察官也选择赶早出发,一上午可以多走访几家。
夏日炎炎,检察官头上戴着热气蒸腾的安全帽,手里拿着变成“温水”的矿泉水,调查工作却进展有限。“你们检察院连工地也管吗?”一些工地负责人对检察官的到来表示不理解,“工地有灰尘不是很正常嘛,等竣工就好了。”
赵春蕾边擦汗边解释:“工地扬尘会污染环境,也会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我们检察院就是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者。”
摸清情况后,该院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为强化建议落实,达到有效治理,“守望公益工作室”还邀请人大代表和人民监督员,通过公开宣告的方式,将检察建议书当面送到行政机关负责人手中,同时释法说理。
检察建议发出后,工地文明施工问题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行政机关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工地整改,对区内违法堆放的1.04万方裸土进行覆盖和抑尘处置,对工地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处理。随后,全区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对147个在建工地进行检查,评选出文明施工“十优十差”工地,有关部门对“十差”工地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限期整改,形成长效管理机制。